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胎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twins,LPT)与单胎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singletons,LPS)临床结局的差异,以及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和自然受孕方式对LP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出生的LPT为LPT组,同期出生的LPS为LPS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发病率、吸氧率、呼吸机辅助通气率、病死率、住院率及住院时间;根据LPT母亲受孕方式不同分为ART组及自然受孕组,进一步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对LPT的影响.结果 最终纳入晚期早产儿1 824例,其中LPT 582例,LPS 1 242例,LPT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低于LPS组[(2 572 ±395)g比(2 614 ±413)g,(46.5 ±1.1)cm比(47.5±1.0)cm],剖宫产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于LPS组[90.7%(528/582)比39.9% (496/1 242),5.2%(30/582)比3.6% (45/1 242)],住院时间长于LPS组[(8.9±3.1)d比(7.2±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颅内出血、重度窒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吸氧率、呼吸机辅助通气率、病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与自然受孕组LPT性别、胎龄、剖宫产率、出生体重、出生身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颅内出血、重度窒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吸氧率、呼吸机辅助通气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T出生体重和身长均小于LP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于LPS,应加强LPT出生后管理.
推荐文章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
妊娠结局
围产儿预后
并发症
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与胎龄 <35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晚期早产儿
足月儿
胎龄<35周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分析
早产儿延迟肠道喂养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
早产儿
肠道喂养延迟
危险因素
结局
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短期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
延迟断脐
早产儿
红细胞比容
血红蛋白
输血
脑室内出血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胎晚期早产儿临床结局分析及受孕方式对其结局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婴儿,早产,疾病 双胎 晚期早产儿 生殖技术,辅助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4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5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2096-2932.2019.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东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医务处 27 303 9.0 16.0
2 程玉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病案科 14 64 4.0 8.0
3 王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40 189 8.0 11.0
4 武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15 62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147)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婴儿,早产,疾病
双胎
晚期早产儿
生殖技术,辅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双月刊
2096-2932
10-1451/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7号院3号楼4单元地下室 100034
82-30
2017
eng
出版文献量(篇)
330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72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