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硅材料以其高达4200 mAh·g-1的理论比容量,成为近年来新能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在锂化/去锂化过程中,硅负极体积变化高达300%,导致快速的容量衰减和较短的循环寿命.目前硅负极改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通过粘结剂来保持活性物质、导电添加剂和集流体间的接触完整性,减少硅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引起的裂化和粉碎,保持硅负极的高容量,提升电池循环性能.基于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优异特性,以及目前锂离子电池粘结剂的发展,将针对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做出系统讨论,描述不同粘结剂对电池性能的主要影响,为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研究方向.
推荐文章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材料
二次电池
硅基合金
聚酰亚胺粘结剂对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硅碳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改性
循环性能
羧甲基纤维钠在硅基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羧甲基纤维钠(CMC)
硅基负极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用水基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电极片
聚偏氟乙烯
水基粘结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发展现状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负极 粘结剂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40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23/A1807027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晓钰 教育部薄膜与微细加工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 1 1 1.0 1.0
2 张渝 教育部薄膜与微细加工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 1 1 1.0 1.0
3 马磊 教育部薄膜与微细加工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 1 1 1.0 1.0
4 魏良明 教育部薄膜与微细加工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负极
粘结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