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中国,公与私的领域含义相当淡薄,伦理规范色彩强烈。“公”的观念最初的和最稳定的内涵是官家、政府,不仅含有关乎国家利益、民众幸福的普遍关怀,而且与平分、天道、公心等理想价值相通,而“私”则含有民间或私人的意思,常被局限在“私利”“人欲”的范围内而成为排斥的对象。历史上,公私之辨经久不息,但占主导地位的关系特征是“崇公非私”。历经几次政治社会变革,中国公私观念的内容不断发生结构性转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公域与私域不断分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传统社会与传统观念正在被解构,现代社会与现代性理念还在建构中。进入新时代,中国已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实现传统公私观念的现代转化。以史为鉴,要谨防两种转化偏误:一是转向“崇公抑私”,甚至“崇公灭私”;二是转向“崇私非公”,即“扬私忘公”以至于“公私两无”。必须超越二元对立思维,从辩证统一中把握公与私,实现以尊重“私”为基础的“尚公重私”,合理界分公私,努力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寻求或维持一种“公私兼得”的动态平衡,既促进社会公共生活,又发展适度合理的个人生活。
推荐文章
成龙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成龙
中国文化
喜剧性
谈动物与中国文化
人文动物
文化功能
动物词
中国文化
践行中国文化现代化初探
民族文化
创新
现代化
中国文化与中国诗歌
中国文化
诗化特征
新诗二次革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演变、关系特征及其现代转化
来源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文化传统 公与私 现代转化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3-25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延莉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化传统
公与私
现代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季刊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95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4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