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相比高桩手割,再生稻头季实行低桩机割,再生季分蘖的形态发育出现了新的变化,要求改变相应栽培技术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提高再生季产量.以适应闽中山区机械化生产的中偏早熟品种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天优华占低桩机割再生分蘖的形态发育特性及施肥技术.结果表明:(1)头季成熟期低桩机割,割去倒2、3节腋芽,再生季萌发倒4、5节分蘖及其子蘖,比头季高桩手割的再生分蘖多长2~3片叶子,生长期延长15 d,并具有3~4个发根节,萌发较旺盛的根系,从而促成萌发较多的分蘖,发育较大的穗子,为丰产奠定了形态学基础.(2)不同节位分蘖之间,以穗数的差异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和千粒重比较稳定.显示穗粒数具有较大的扩增潜力,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再生分蘖萌发迅猛,头季机割后15日达有效分蘖临界期.(3)供试稻田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含量偏低,不施磷钾肥明显抑制分蘖萌发,穗数显著減少,产量显著降低,再生季氮肥施用以"平衡施N、配施PK肥"的处理产量最高.
推荐文章
机插一季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
机插
栽培技术
再生稻头季机械收割和人工收割对比试验
黄冈市
再生稻
机械收割
人工收割
产量
比较效益
再生稻头季机割高度对再生季形态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再生稻
留茬高度
机器割桩
再生分蘗发育
不同节位再生稻镉积累分配及其与头季稻的差异
再生稻
镉污染
产量构成
镉积累量
镉积累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头季低桩机割再生稻发育特性及施肥技术试验
来源期刊 中国稻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再生稻 机械化生产 再生分蘖 形态发育 施肥技术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品种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2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1.048
字数 48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9.01.0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再生稻
机械化生产
再生分蘖
形态发育
施肥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稻米
双月刊
1006-8082
33-1201/S
大16开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32-3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1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