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黑骨藤乙醇提取物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黑骨藤10 mg/kg组(C组)、黑骨藤20mg/kg组(D组),每组30只.B、C、D组大鼠均行坐骨神经损伤(SNI)手术,A组仅暴露游离坐骨神经,术后每日分别给予0.90%氯化钠(A、B组)或相应剂量的黑骨藤乙醇提取物(C、D组)灌胃.各组分为3个时间点(7、14、28 d)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取坐骨神经,行HE染色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取股动脉血,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SFI明显降低(P<0.01);与B组比较,C组大鼠第28天的SFI明显增高(P<0.01),D组大鼠第14、28天的SFI均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C、D组大鼠第7天轴索肿胀比B组减轻,第14天时轴索肿胀减轻明显,且髓鞘变性改善;D组大鼠第28天时神经纤维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与A组比较,B组大鼠IL-1、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大鼠在第28 d时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D组大鼠在第7、14、28天3个时间点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黑骨藤乙醇提取物可改善大鼠SN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免疫炎症因子有关.
推荐文章
胎脑提取液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脊髓损伤/药物疗法
脊髓损伤/酶学
模型,动物
神经调节素对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探究
神经调节素
坐骨神经压迫
纤维化
PI3K
Akt
毛囊干细胞对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毛囊干细胞
坐骨神经损伤
免疫组化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神经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骨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重庆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黑骨藤 坐骨神经损伤 炎性细胞因子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89-1492,149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17
字数 40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19.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祥春 贵州医科大学天然药物资源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60 82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骨藤
坐骨神经损伤
炎性细胞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医学
半月刊
1671-8348
50-1097/R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宝环路420号
78-2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32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93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