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出自脏腑相通理论,首见于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无论是从金木交合的五行气化理论去理解,还是从血能润肠、肠能导滞而助疏泄的形质层面去理解,又或是从六经开阖枢的同气相求关系去推导,都能证实肝与大肠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肝与大肠分别透过脏腑对应肢体以及经络循行而与肩项部有所联系.现代社会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使用(久视伤血),加上熬夜作息颠倒(肝血不藏),使得临床上许多肩项疼痛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导致.肝血不足可使肝气郁结,还可使大肠失去濡润而便秘,通过养肝血以润肠、通大肠腑以疏肝,能使此类型的肩项疼痛得到很好的缓解,这与一般临床从寒凝、气滞、血瘀等方向论治有较大的区别.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为肩项部疼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推荐文章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在肩项部疼痛疾患中的应用案例
大肠
脏腑相通
肝之俞在颈项
肩项部疼痛
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慢性肝炎的治疗
慢性肝炎
大肠
肝与大肠相通
“肠-肝轴”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论"肝与大肠相通"
肝与大肠相通
生理病理
临床应用
理论研究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在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中的应用
“肝与大肠相通”
中风后便秘
肝病及肠
肠病及肝
针灸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论治肩项部疼痛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肠 脏腑相通 肝之俞在颈项 肩项部疼痛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1-4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3.1
字数 35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19.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87 831 14.0 23.0
2 张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22 81 4.0 8.0
3 王维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26 71 5.0 6.0
4 陈敬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4 1 1.0 1.0
5 刘珍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0 0 0.0 0.0
6 李梦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8 26 2.0 5.0
7 刘金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1 8 1.0 2.0
8 黄薰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9 8 2.0 2.0
9 席崇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6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肠
脏腑相通
肝之俞在颈项
肩项部疼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