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新诗发展百年之际,检讨中国具有标志性的诗人的创作及其资源,非常必要且具有特别意义.其中,艾青在“朦胧诗”之前的诗人中,尤其具有代表性.艾青近70年的创作,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借重西方诗歌和语言资源尤多,其欧化的特征也较为明显,无论是从语言格调、还是从表现方法来衡量,都是如此.不过,他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到40年代达到创作高峰期间,他的诗歌语言欧化的特征逐渐淡出,语言格调和表现方式愈来愈中国化.这种特点在中国新诗的百年发展中具有普遍性.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诗,在学习西方乃至化西为中的过程中,表达的欧化特征,是一种必然现象,通过学习、借鉴欧化的格调与表达方式,最终扩展了现代汉诗乃至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推荐文章
论崔致远的诗歌创作
晚唐诗歌
崔致远
高骈
论川梅诗歌创作的四阶段
川梅诗歌
主题
风格
阶段
诗歌创作课程与大学教育
诗歌
课程
大学
教育
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女性表达方式
女性陶艺
情感表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欧化特征明显到表达方式中国化——论艾青前期诗歌创作特点
来源期刊 南腔北调(周一刊) 学科
关键词 艾青 欧化 中国化 语言的成熟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诗意思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3,77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821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艾青
欧化
中国化
语言的成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腔北调(周一刊)
月刊
1003-2711
41-1046/J
郑州市经三路北98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