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景观因子对浙西南山地秋季林相美景度影响, 建立景观评价模型, 并依据景观评价模型分析最优颜色构成模式.[方法]以浙西南山地秋季林相景观为研究对象, 采用SBE法 (美景度评价法) 评价山地林相的美景度, 对构景要素进行分解, 计算色相对比度,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建立景观评价模型.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各颜色成分要素间的关系, 以数学方法求得最优颜色构成模式.[结果]剔除自变量的运算显示5个景观因子 (色相对比度、绿色占比、黄色占比、红色占比、郁闭度) 与美景度的偏相关系数都比较高, 所以用这5个景观因子的25个类目建立景观评价模型, 建立的山地秋季林相美景度模型为:YSBE=-0.548-0.062 x7b+0.302 x7c+1.176 x7d-0.149 x8b+0.640 x8d+0.885 x8e+0.060 x9b+0.274 x9c+0.311 x9d+0.837 x9e+0.170 x11b+0.237 x11c+0.182 x11d+1.554 x11e-0.637 x17b+0.066 x17c-0.578 x17d-0.492 x17e, 检验显示, 评价模型的可信度高.红色占比的得分贡献百分比最大 (30.0%), 可见红色占比对模型的贡献率最大, 色相对比度、绿色占比、黄色占比、郁闭度的贡献率依次减小.色相对比度为72~144时色相对比度和SBE值呈正比;绿色占比在60%以上时, 绿色占比与SBE值呈正比;黄色占比与红色占比基本都与SBE值呈正比, 郁闭度仅在70%~80%时与SBE值呈正比.综合绿色占比、黄色占比、红色占比和色相对比度这些因子, 单从颜色对视觉感受的影响角度构筑关系式, 使用枚举法求得当绿色占比以50%~60%、黄色占比为0~10%、红色占比为30%~40%时为山地秋季林相的最优颜色构成模式.[结论]颜色对美景度有重要影响, 色相对比度、绿色占比、黄色占比、红色占比、郁闭度这5个景观因子与山地秋季林相美景度有很高的相关性, 并得到了可信度高的线性评价模型;绿色占比在60%以上时绿色占比与SBE值呈正比, 黄色占比与红色占比基本都与SBE值呈正比, 色相对比度最佳值为36~72, 林地的最佳郁闭度为70%~80%;综合绿色占比、黄色占比、红色占比和色相对比度这些因子, 从颜色对视觉感受的影响角度来看, 绿色成分占50%~60%、黄色成分占0~10%、红色成分占30%~40%为浙西南山地秋季林相的最优颜色构成模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使山地秋季林相具有更高美景度的经营策略和林相改造方法.
推荐文章
秋季观赏植物单株美景度评价
观赏植物
秋色叶植物
现果植物
观花植物
美景度评价
深圳市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构成与美景度研究
城市公园
植物景观
美景度
构景要素
深圳
浙西南地区秋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秋季
马铃薯
高产
栽培技术
浙西南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浙西南秋季林相美景度及其最优颜色构成模式研究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浙西南 山地林相 美景度 SBE法 景观评价模型 颜色构成模式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126
页数 9页 分类号 S73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71204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6)
共引文献  (325)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浙西南
山地林相
美景度
SBE法
景观评价模型
颜色构成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