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佛子岭群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北缘,处于华北和扬子板块结合部位,是获取两大板块耦合过程和信息的重要岩石单元.由于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典型的“浅变质”复理石建造,故研究多是从沉积学角度展开,并籍此对其构造归属和动力学机制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为此,本文将从新的视角(变质地质学),解析佛子岭群岩石构成和变质作用,为充分探讨佛子岭群形成机制提供变质岩石学的支撑.野外调查和全面岩相学分析表明,佛子岭群主体是由各类片岩、石英岩和少量石榴云母片岩构成,但因后期构造作用,裹挟有少量的其他岩石单元的花岗质片麻岩和变基性岩块.对特征性岩石(石榴云母片岩)的主期变质PT条件估算显示,佛子岭群普遍经历了中-高压角闪岩相变质,温压范围为T=550℃~620℃和P=0.6~1.0 GPa.细致的野外露头观测和精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佛子岭群各类岩石均是由新生的变质矿物构成,普遍发育变晶结构,不具备任何沉积结构和构造.所谓的“沉积韵律”,可能是由不同变质矿物含量差异构成的成分层所致.对比前人研究成果,佛子岭群与庐镇关群存在一个0.9 GPa的压力差异,暗示了两者并非形成于相同的动力学背景,其可能为一个独立的微陆块.
推荐文章
大别山南部的低级变质岩:宿松群和张八岭群
低级变质岩
宿松群
张八岭群
大别山
北京地区太古宙变质地层研究新进展
太古庙
变质岩
新进展
北京
皖东张八岭群主期变质温度评价及结构框架探究
张八岭群
主期变质温度
锆石U-Pb定年
岩石单元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原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
朐山花岗片麻岩
锦屏群变质岩
角度不整合
韧性剪切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变质地质学视角透析“浅变质”佛子岭群及其构造含义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佛子岭群 主期变质PT条件 中-高压角闪岩相 变晶结构 沉积韵律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1-710
页数 20页 分类号 P588|P597
字数 107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19.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永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52 410 12.0 17.0
2 赵俊先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 3 1.0 1.0
3 杨根山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 0 0.0 0.0
4 史进飞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0 0.0 0.0
5 周安泰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2)
共引文献  (216)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6(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7(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8(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佛子岭群
主期变质PT条件
中-高压角闪岩相
变晶结构
沉积韵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