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目前液滴在方形电极上分离存在的成功率低,分离后的子液滴体积误差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扇形电极结构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在分析液滴在方形电极上分离的影响因素后,结合半月形电极、哑铃状电极和弓形电极的优点设计了扇形电极.与传统分离方式相比,新型芯片在分离前能够调整液滴的初始位置,分离过程中能保证液滴平稳收缩,从而提高分离的成功率和精度.最后使用去离子水作为实验对象,对扇形芯片的分离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 表明:使用扇形电极在不同极板间距下分离液滴的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电极,并且分离后的子液滴平均误差在±2%以内,变异系数低至1.83%,通过减少分离电极的尺寸还能进一步提高分离精度.实验数据证明了扇形分离电极数字微流控芯片能够提高分离的成功率和精度.
推荐文章
T型微流控芯片中微液滴破裂的数值模拟
微流控芯片
微液滴
T型微通道
破裂
VOF
半月形电极微液滴驱动的微流控芯片
数字微流控芯片
介电湿润
微液滴
半月形电极
驱动电压
液滴微流控的集成化放大方法研究进展
微流体学
微通道
集成
放大
分配网络
微流控液滴模板法可控构建功能微颗粒材料
微流体学
乳液
功能微颗粒
模板合成
可控制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扇形电极微液滴分离的数字微流控芯片
来源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介电湿润 扇形电极 分离 体积精度 变异系数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19-1925
页数 7页 分类号 TG494|TP24
字数 29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OPE.20192709.19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立国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21 239 5.0 15.0
2 王兆龙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1 1 1.0 1.0
3 卞雄恒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数字微流控芯片
介电湿润
扇形电极
分离
体积精度
变异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精密工程
月刊
1004-924X
22-1198/TH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