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观测研究发现华北地区的持续性大雾天气通常伴随高层云的存在,具有云-雾共存结构特征,为揭示云在持续性大雾维持和发展中的作用,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华北雾霾观测试验期间的卫星、探空、地面观测、系留气艇、微波辐射计等观测资料,研究了2011年12月3-6日和2013年1月2831日两次华北持续性大雾天气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在模拟与观测对比检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云辐射效应在大雾维持和发展中作用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大雾过程持续时间超过48 h,近地面具有偏南暖湿平流,在持续性大雾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了由单层雾发展为云-雾共存结构,一般是雾形成24 h以后有中高云移到雾层之上,云底高度在3 km以上,云厚超过3.5km,云中以冰晶和雪晶为主.白天云-雾共存结构出现后,云-雾的反照率效应使地表接收的短波辐射减少71%-84%,地面增温效应显著减小,从而阻碍了大雾的消散过程,使大雾天气得以维持,同时由于云-雾产生的温室效应,湍流过程加强,使地面雾向上扩展,雾在稳定层内维持;夜晚云-雾共存时,由于云-雾温室效应使地表净长波辐射增大超过70 W/m2,导致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过程减弱,并不利于雾的加强,但云对雾的增温效应有利于混合层内的湍流扩散过程,促使雾在更高的空间内得以维持.可见,在云-雾共存结构中,云辐射效应有利于低层大雾的长时间维持,对持续性大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成因分析
变性冷高压
地表净辐射
下沉气流
稳定层结
河北省中南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分析
大雾
辐射降温
逆温
边界层
芜湖地区持续性大雾的特征研究
芜湖
持续性辐射雾
低空逆温
吉安一次持续性平流辐射大雾天气成因分析
平流辐射大雾
环流形势
动力条件
热力条件
成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云辐射效应在华北持续性大雾维持和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云辐射效应 持续性大雾 云-雾共存结构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28
页数 18页 分类号 P426.4
字数 142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6/qxxb2018.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学良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48 519 13.0 21.0
2 栾天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8 31 3.0 5.0
3 郭丽君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8 44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3)
共引文献  (186)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云辐射效应
持续性大雾
云-雾共存结构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