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秦岭北坡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的碳源/汇动态,运用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59-2016年太白红杉生产力、碳储量和碳利用效率(CUE),并利用气候情景设定方法预测碳源/汇功能的未来趋势.结果表明,58年间太白红杉的平均净初级生产力(NPP)、初级生产力(G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别为328.59、501.56和31.42 g C m-2a-1,平均碳储量为35.38 kg C m-2a-1,平均CUE为0.65;除1960-1961、1969-1970、1997-1999年为"碳源"年外,绝大多数年份为"碳汇"年,年内呈现"碳源-碳汇-碳源"的变化特征,碳储量总体增加,潜在固碳能力较为稳定.GPP、NPP、碳储量的正向作用排序为气温上升>CO2浓度增加,NEP的正向作用排序反之,降水增加对生产力和碳储量增加起反作用,气温升高对CUE起反作用;气温和CO2浓度是北坡太白红杉生长的限制因子,气温的限制性强于CO2浓度,未来气温或CO2浓度升高有利于碳汇功能发挥,降水增加减弱碳汇效果.RCP4.5、RCP8.5情景下太白红杉生产力和碳储量在21世纪呈上升趋势,RCP8.5上升幅度略大于RCP4.5,潜在固碳能力仍较强;1-3月和10-12月为"碳源"月,5-9月为"碳汇"月.这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降水和CO2浓度对太白红杉碳源/汇的影响方式,气温和CO2浓度上升是碳汇的促进因素,降水增加为阻碍因素.
推荐文章
1958-2008年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碳循环模拟
生物量
气候变化
LPJ-GUESS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净初级生产力
太白山太白红杉林数量分类
高山林线
太白红杉
层次聚类分析
DCA排序
群落特征
基于BIOME-BGC模型的长白落叶松林净初级生产力模拟参数敏感性
BIOME-BGC
敏感性分析
Morris法
EFAST法
净初级生产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BIOME-BGC模型的秦岭北坡太白红杉林碳源/汇动态和趋势研究
来源期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BIOME-BGC模型 太白红杉 植被生产力 碳循环 气候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5-249
页数 15页 分类号
字数 101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26/jtsb.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康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67 1785 22.0 41.0
2 张越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4 5 1.0 2.0
3 张红娟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1 1.0 1.0
4 张丹丹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1 1 1.0 1.0
5 陈慕亚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6)
共引文献  (201)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4(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5(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8(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0(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2(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3(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3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6(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7(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BIOME-BGC模型
太白红杉
植被生产力
碳循环
气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双月刊
1005-3395
44-1374/Q
大16开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3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13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