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钻井液与完井液       
摘要:
钻遇某些软泥岩地层时,钻井液上返过程中易形成泥包现象.为了预测钻井过程中所采用的钻井液是否会产生泥球,通过评价钻井液性能的常用设备,利用含水岩屑颗粒和一定粒径的钢球以及滚动老化模拟在井下岩屑随流体运动的过程,提出了具体的实验参数,建立了一种系统评价泥球产生情况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钻井液在即将使用的过程中泥球产生情况进行预测.实验结果与现场实况相符,得到所试用的水基体系易产生泥球的条件为:滚动时间为20 min,目标温度为90℃;所试用油基体系易产生泥球的条件为:滚动时间为30 min,目标温度为120℃;同时该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还可作为优化钻井液性能的依据,提高钻井过程中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推荐文章
两种评价钻井液对固井质量影响的实验方法
固井质量
钻井液
第二界面
评价方法
前置液
抑制钻屑形成泥球的钻井液研究
定向井
钻井液
钻屑
泥球
防粘结剂
无固相钻井液的室内实验研究
钻井完井液
无固相钻井液
钻井液配方
防止地层损害
"三低"油藏
耐240℃高温水基成膜钻井液的室内研究
水基钻井液
耐高温
成膜
流变性
滤失量
性能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预测钻井液产生泥球的室内实验方法
来源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 学科
关键词 钻井液 泥球 预测 温度 时间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钻井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0-60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25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620.2019.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明标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90 472 10.0 17.0
3 由福昌 15 38 4.0 5.0
4 王淑仪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 0 0.0 0.0
7 邓聪 1 0 0.0 0.0
8 汪夯志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钻井液
泥球
预测
温度
时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钻井液与完井液
双月刊
1001-5620
13-1118/TE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7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0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