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多数地震破裂面源检测方法都是通过简化地震震源,将地震震源表示成线源或者点源,无法有效描述地震带地震破裂面源产状和大小,不适用地震震级较大的情况下地震危险性检测.因此提出基于数学建模的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检测方法,在地震震级较大时仍能检测出地震危险性概率.选取适宜的地震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分析地震震级、破裂长度、破裂宽度相互关系,确定地震引起的潜在地震破裂面源大小,计算给定地震动小于在场点处产生地震动的概率,将该概率同地震动加速度衰减关系结合,得到地震动年超越概率,分析地震危险性.经过实验检测发现,所提方法检测出的年超越概率与峰值加速度、最大震级有关,该概率能精准表示地震带地震破裂面源产状和大小,说明该方法检测地震危险性是合理的.
推荐文章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潜在震源
地震破裂面产状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
板内逆断层地震破裂的基本特征及分段标志研究
逆断层
地震破裂
板内地震
断层分段
敦煌莫高窟潜在地震变形数值模拟
数值分析
三维有限元
潜在地震变形
莫高窟
地震空区及条带附近地震破裂特征的震例研究
单侧破裂
破裂方向
环境应力值
地震空区
地 震条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数学建模的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华南地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潜在地震 破裂面源 检测方法 衰减关系 地震震级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8
页数 6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49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12/j.hndz.2019.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科峰 10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2)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数学模型
潜在地震
破裂面源
检测方法
衰减关系
地震震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南地震
季刊
1001-8662
44-1266/P
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81号大院1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1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