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钢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同时产生大量的副产煤气,即高炉煤气(BFG)、焦炉煤气(COG)和转炉煤气(LDG),在钢铁企业的能源平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约占全部二次能源产生总量的70%).目前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大多数是燃料化利用,而副产煤气高附加值利用的另一个方向是开发副产煤气中碳元素和氢元素(H2、CmHn和CO等)价值,实现资源化利用.钢厂推进副产煤气资源化利用的核心是进行能量流(煤气流)的解析及其网络的优化,副产煤气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有制取氢气、甲醇、液化天然气(LNG)、合成天然气(SNG)、压缩天然气(CNG)、合成氨、二甲醚、乙二醇、烯烃等化工产品.四川达钢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制甲醇的案例研究表明,副产煤气资源化利用不仅能使钢铁企业的副产煤气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而且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推荐文章
钢铁工业自备电厂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
钢铁工业
自备电厂
余热利用
节能减排
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措施思考
钢铁工业
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
工业生态化
钢铁工业含锌尘泥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含锌尘泥
资源化利用
火法工艺
转底炉
用钢铁工业前沿技术调整我国钢铁工业结构
连铸-连轧
工业结构
高效铸轧
双辊铸轧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钢铁工业副产煤气资源化利用分析及案例
来源期刊 钢铁 学科
关键词 副产煤气 能量流网络 资源化利用 功能拓展 钢铁工业 高附加值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环保与能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20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90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春霞 87 1077 18.0 31.0
2 干磊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7 23 2.0 4.0
3 郦秀萍 33 152 8.0 11.0
4 郭玉华 25 131 6.0 10.0
5 上官方钦 21 121 7.0 10.0
6 周继程 25 94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副产煤气
能量流网络
资源化利用
功能拓展
钢铁工业
高附加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钢铁
月刊
0449-749X
11-2118/TF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2-236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44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76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