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管内皮活性标志物与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LI的患者100例,并收集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00例.入院后收集基本信息、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颅脑MRI和治疗药物等资料,并检测患者在发病1个月及3个月时和对照组在入组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和血管内皮活性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I组发病后1个月时和对照组糖蛋白Ⅱb/Ⅲa受体分别(2.84±1.00)%、(2.59±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P选择素分别为(3.05±0.63)%、(2.98±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9);vWF分别为(141.80±17.60)、(124.63±10.65) ng/mL,hsCRP分别为(5.53±1.37)、(2.17±0.55)mg/L,HCY分别为(18.76±4.07)、(15.81±2.6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I发生后3个月时LI组94例获得随访,与发病1个月时的100例患者比较,其vWF和hs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WF:(141.80±17.60) vs.(134.86±13.35)ng/mL,P=0.002;hsCRP:(5.53±1.37) vs.(2.63±0.55)mg/L,P<0.001];而两个时点患者HCY和所有血小板活化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血小板活化可能在LI病理生理学中不发挥核心作用,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LI的病理机制之一.
推荐文章
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脑心通干预研究
脑梗死
脑心通
血小板功能
内皮细胞
脑心通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腔隙性脑梗死
脑心通胶囊
血小板功能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
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时血管内皮功能、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化的变化
糖尿病血管病血栓调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小板功能试验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膜糖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小板拮抗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管内皮活性标志物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
来源期刊 华西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管内皮活性标志物 腔隙性脑梗死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3-1147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07/1002-0179.20190805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谦 68 260 8.0 12.0
2 李伟 30 93 6.0 8.0
3 王涛 37 180 8.0 12.0
4 陈瑞利 6 14 2.0 3.0
5 张咪娟 1 0 0.0 0.0
6 王琰 1 0 0.0 0.0
7 马敏江 1 0 0.0 0.0
8 田春娥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管内皮活性标志物
腔隙性脑梗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西医学
月刊
1002-0179
51-1356/R
大16开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7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16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