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稻镰状瓶霉Falciphora oryzae是本实验室从野生稻根系分离获得的一株DSE,具有促生、防病等作用.本研究旨在对其促生机制进行初探.在室内平板共培养条件下,对水稻种子接种稻镰状瓶霉菌饼(4个/皿),测定植株生长指标、营养元素含量及营养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温室盆栽条件下,将稻镰状瓶霉以菌肥形式(60g/桶)与水稻进行盆栽共培养,测定植株农艺性状指标.结果 表明,接种稻镰状瓶霉后,平板上的水稻幼苗的株高、叶宽和茎秆直径显著增加,根长并未受影响.稻镰状瓶霉能够促进水稻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地上部分和根系组织中N、P、K、S、Fe和Mg元素的含量,诱导根部与营养元素吸收相关的调控基因OsPTR9、OsAMT3;2、OsPT4、OsSULTR3;1、OsMRS2-8、OsHAK16、OsYSL15和OslRO2的显著上调表达.盆栽试验表明,稻镰状瓶霉显著提高了水稻各农艺性状指标,包括叶宽、茎秆直径、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结果 表明,稻镰状瓶霉的根部定殖能够诱导营养元素吸收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从而促进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
推荐文章
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对直播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内生真菌
稻镰状瓶霉
稻瘟病
防治
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农机农艺融合
水稻
机械化
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
外瓶霉
DNA,核糖体
皮肤真菌,基因型
硝酸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
水稻
Ce(NO3)3
萌发
生理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稻镰状瓶霉促进水稻生长的机制
来源期刊 菌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共生 促生效应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07-2015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6/j.mycosystema.19024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福呈 浙江大学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3 1022 20.0 31.0
2 章初龙 浙江大学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4 548 11.0 23.0
3 汪彦欣 19 25 3.0 4.0
4 冯晓晓 浙江大学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6 19 2.0 4.0
5 刘小红 浙江大学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 200 6.0 14.0
6 苏珍珠 浙江大学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 13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生真菌
共生
促生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菌物学报
月刊
1672-6472
11-518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49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41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