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丰富的孔结构来吸附由电池正极产生的溶解性多硫化物,以及科琴黑优良的导电性来减小界面阻抗、活化被吸附的多硫化物,提高电池放电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采用原位生长法,在玻璃纤维膜表面沉积三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MOF-5和ZIF-8;随后在玻纤膜表面涂覆科琴黑,并将其用作锂硫电池隔膜.研究表明:仅用涂覆科琴黑的玻璃纤维膜作为电池隔膜时,锂硫电池在0.2C倍率下首圈放电比容量为967.4 mAh/g,在循环50圈后容量仅剩730.8 mAh/g;采用不同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原位生长的玻璃纤维膜,将其作为锂硫电池隔膜时,锂硫电池表现出不同的循环性能;当使用孔径最大且孔结构最为丰富的UIO-66改性的玻璃纤维膜作为锂硫电池隔膜时,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最为优异,在0.2C倍率下首圈放电比容量达1270.1mAh/g,100圈后仍有827.7mAh/g.该研究结果为锂硫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改性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推荐文章
二氧化锰纳米片改性隔膜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
催化作用
锂硫电池
二氧化锰纳米片
抑制穿梭效应
循环稳定性
乙炔黑修饰玻璃纤维隔膜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玻璃纤维
乙炔黑
复合隔膜
锂硫电池
循环稳定性
松针状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化学气相沉积法
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碳材料
锂硫电池
硫正极
电化学性能
微波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还原氧化石墨烯
微波法
纳米硫
复合材料
锂硫电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OFs改性玻璃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隔膜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孔结构 原位生长 玻璃纤维膜 锂硫电池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5-622
页数 8页 分类号 TM912
字数 52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851(n).2019.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玉荣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40 122 7.0 10.0
2 林山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4 4 1.0 2.0
3 朱仁霞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5 1 1.0 1.0
4 马丹阳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4 1 1.0 1.0
5 孙梦涛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属有机框架
孔结构
原位生长
玻璃纤维膜
锂硫电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3851
33-1338/TS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1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440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