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2013至2017年丹凤县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有效可行的措施.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丹凤县医院、丹凤县中医院及丹凤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577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五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变化,以及剖宫产率变化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结果2013至2017年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35.40% 、35.33% 、31.70% 、30.90% 、29.25%;2017年与2013年相比,剖宫产率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27,P=0.000).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瘢痕子宫居首位,并且呈逐年增加趋势(28.29% ~39.91%),因头盆不称(13.72% ~10.09%)、产程异常(16.67% ~10.09%)、引产失败(4.57% ~3.36%)及社会因素(9.53% ~43.7%)导致的剖宫产占比明显下降,因胎儿窘迫(14.4% ~15.02%)、胎盘因素(23.3% ~37.%)、双胎妊娠(10.9% ~13.5%)、妊娠并发症(1.88% ~4.04%)原因手术的占比略有升高,并且剖宫产率的下降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关联(P>0.05).结论 丹凤县五年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 ,瘢痕子宫为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的首要因素 ,并且在逐年增加 ,控制剖宫产率并不会增加围产儿的不良结局.
推荐文章
我院近五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剖宫产术
指征
社会因素
近5年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分析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影响因素
变化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临床分析
剖宫产率
手术指征
相关因素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分析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正
瘢痕子宫
社会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3至2017年丹凤县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瘢痕子宫 新生儿窒息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8-29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1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293.2019.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75 433 8.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46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瘢痕子宫
新生儿窒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月刊
1673-5293
61-1448/R
大16开
199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74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