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混合利多卡因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最佳浓度,并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病人(ASAⅠ~Ⅱ级)809例,采用阶梯式递增、递减模式,滴定混合利多卡因的最佳浓度.病人静注舒芬太尼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A组)静注1%丙泊酚;对照组(B组)预注利多卡因40 mg后,静注1%丙泊酚;试验组(C组)注射0.3%利多卡因及0.83%丙泊酚的混合液.注射期间对注射痛评分,同时观察记录注药前后血压、心率(HR)及氧饱和度(SpO2)、清醒时间及呼吸、循环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调查病人满意度.结果:3组病人用药前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收缩压均高于A组(P<0.01),用药后1 min、3 min 3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HR用药前无差别,用药后1 min均下降(P<0.05~P<0.01),用药后3 min A组HR仍低于用药前(P<0.05),B组、C组HR均低于用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C组HR高于B组(P<0.05);SpO2用药后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用药后3 min SpO2较用药后1min明显升高(P<0.01),且B组、C组明显高于A组(P<0.01).3组疼痛发生率比较:C组<B组<A组(P<0.05),病人满意率比较:C组>B组>A组(P<0.05).3组病人低SpO2、低血压、低心率、恶心呕吐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0.3%利多卡因的丙泊酚可以安全、有效消除注射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合0.3%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来源期刊 蚌埠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注射痛 丙泊酚 利多卡因 预处理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5-20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14
字数 32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立建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36 212 8.0 13.0
2 汤黎黎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3 3 1.0 1.0
3 王恒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5 13 2.0 3.0
4 汤为香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6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注射痛
丙泊酚
利多卡因
预处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蚌埠医学院学报
月刊
1000-2200
34-1067/R
大16开
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
26-37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10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