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苏北盆地“未低熟油”理论盛行,却与勘探效果完全不符合的矛盾,深入剖析前人论著、甄别资料真伪,发现问题如下:误用原始资料,把野值当证据;存在认识盲区,成烃模式缺乏多参数严谨论证,推论不成立;有油/岩亲缘对比,未做油藏/烃灶成熟度匹配一致性验证;脱离实践,认识经不起源岩钻探气测资料等勘探检验.由此证明,所谓“源岩早期非干酪根生油、双峰成烃模式”是假的,未低熟油并不存在.基于此,利用大数据资料分析误差、剔除野值,优选出油/岩的甾烷C29S/(S+R)、C29ββ/(αα +ββ)、萜烷C31S/(S+R)、C32S/(S+R)和CPI、OEP成熟度敏感参数,将干酪根热降解晚期生成原油分为浅成熟油、中成熟油、成熟油3类.R.>0.70%的中成熟—成熟源岩,与大量的中成熟—成熟油成熟度参数匹配很好;R.在0.60%~0.70%的浅成熟源岩,与少量的浅成熟油成熟度参数有一些匹配关系;R.<0.60%的未成熟源岩,无原油可与之匹配,表明没有非干酪根的未低熟油.实践反映,中成熟—成熟源岩钻探气测异常明显,由其供油气的圈闭勘探效果好,已探明石油储量99.83%属此类原油;浅成熟源岩气测无或微弱异常,单靠此类油源不足以形成商业规模的油藏,多数仅见油气显示;未成熟源岩气测无异常,若无异地成熟油供给,圈闭不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