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清乳酸值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和2016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男111例、女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 ~62岁,烧伤总面积>50%体表总面积,患者入院后均行抗休克治疗.(1)按照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8例和死亡组29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简化烧伤严重指数(ABSI)、伤后入院时间、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数、合并急性肾衰患者数,以及入院时与入院后12、24、36、48 h血清乳酸值.(2)按照入院后48 h血清乳酸值最佳阳性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和正常乳酸组.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入院后48 h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比容、氧合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入院后48 h平均动脉压,入院后48 h内平均尿量、入院后48 h内静脉补液总量、入院后第1个24 h每千克体质量补液量、入院后第1个24 h每1%体表面积每千克体质量补液量,入院后第1个24 h每千克体质量每小时尿量、院内死亡百分比.对数据行t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127例患者入院后48 h血清乳酸值的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果,测定最佳阳性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血清乳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ABSI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7、4.476、5.727,P<0.01),而组间其他指标水平相近.(2)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2、24、36、48 h血清乳酸值分别为(4.00±0.28)、(4.50±0.26)、(4.02 ±0.31)、(3.48 ±0.22)、(3.40 ±0.19) mmol/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3.30±0.21)、(3.20±0.19)、(2.33 ±0.17)、(1.85±0.18)、(1.50±0.09) mmol/L,t=14.552、29.603、38.133、40.648、74.973,P<0.05或P<0.01).(3)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48 h血清乳酸值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853,95%置信区间=1.342~2.559,P<0.01.(4)对127例患者死亡预测的入院后48 h血清乳酸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总面积为0.811(95%置信区间=0.699 ~0.924,P<0.01),血清乳酸值的最佳阳性截断值为1.75 mmol/L,其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达75.0%、特异度达79.5%.(5)高乳酸组34例与正常乳酸组93例患者在烧伤总面积、ALT、AST、ALP、PT、血清总胆红素、入院后48 h内静脉补液总量以及入院后第1个24 h每千克体质量补液量、院内死亡百分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2、6.797、10.367、2.089、2.880、4.517、2.984、4.044,x2=58.498,P<0.05或P<0.01);组间其他指标水平相近.(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和血清总胆红素是血清乳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21、1.064,95%置信区间=1.001 ~1.040、1.001 ~1.132,P<0.05. 结论 入院后48 h血清乳酸值能独立预测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肝脏损伤是导致烧伤休克期高乳酸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广泛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与复苏过程给予大量液体是导致腹腔脏器损伤加重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