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牙周炎的病因学说近年来趋向于菌群失调学说,即牙周炎不是由于某种特定细菌作用而成,而是由于口腔菌群平衡被打破,进而引起免疫失调.失衡的菌群间相互协同,产生毒力因子破坏机体组织,诱导免疫细胞产生异常增多的细胞因子,造成更大的损害.本文就菌群失调的启动、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宿主的免疫损伤及菌群失调的防治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显示,机体由于炎症反应释放的过氧化物酶、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及一些系统性因素如糖尿病等可启动菌群失调,继而细菌的离子转运、物质合成代谢等功能会发生改变,毒力因子增强,口腔菌群平衡被打破.红色复合体细菌首先进入牙龈上皮细胞,产生黏附素,并选择性抑制特定趋化因子的表达,利于其他致病菌进入牙龈上皮细胞,整体毒力因子产生增多,直接破坏机体组织,并诱发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关的免疫损伤.牙周炎菌群失调模型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如采用生物因子、噬菌体、益生菌等方法降低牙周致病菌的数量,使牙周菌群恢复稳态.
推荐文章
中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慢性腹泻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
慢性腹泻
中医药
优势
综述
牙周炎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牙周炎
炎症性肠病
炎症
菌群失调
微RNA与肠道菌群失调及与肠道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
微RNA
炎症性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
结直肠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牙周炎菌群失调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口腔疾病防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牙周炎 菌群失调 细菌间相互作用 牙龈上皮细胞 免疫应答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9-744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81.4
字数 46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志民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76 184 6.0 9.0
2 赵洪岩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16 24 3.0 4.0
3 杨瑶瑶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9 2 1.0 1.0
4 郭馨蔚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6 1 1.0 1.0
5 钱鑫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7 31 2.0 5.0
6 凌晓旭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4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牙周炎
菌群失调
细菌间相互作用
牙龈上皮细胞
免疫应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疾病防治
月刊
2096-1456
44-1724/R
大16开
广州市江南大道南366号
46-225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0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