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预防实体瘤或淋巴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相关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CNKI 、VIP 、WanFang Data和 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 PEG-G-CSF和 G-CSF预防实体瘤或淋巴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相关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19年 2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18个 RCTs,合计 25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结局指标方面,PEG-G-CSF 与 G-CSF相比,对化疗后第1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发生率[RR = 0.70,95%CI(0.46,1.06),P>O.05]和化疗后多周期 FN发生率[RR= 0.80,95%CI(0.61,1.04),P>0.05]的作用相当;在次要结局指标方面,PEG-G-CSF与 G-CSF相比,可以降低化疗后第 2周期 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RR=0.80,95%CI(0.68,0.94),P=0.008]和化疗后第 4周期 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MD=-0.23,95%CI(-0.42,0.04),P=0.02],对化疗后第 1,3,4周期 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化疗后第 1,2,3周期 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骨痛或骨移肌肉痛发生率的作用相当(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 PEG-G-CSF和 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相关事件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但 PEG-G-CSF可以部分改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