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河南省主播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对河南省主播小麦品种进行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示范试验,调查其对小麦发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推荐剂量(4 mL 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1 kg小麦种子)下使用对供试小麦品种均无不良影响.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可明显提高秋乐2122、周麦27、西农979、豫麦158、矮抗58、济麦4号、开麦21、泛麦8号、丰德存麦1号的出苗率,其出苗率分别为90%、98%、89%、96%、96%、70%、83%、98%、81%,未经药剂处理的出苗率分别为75%、86%、82%、72%、89%、62%、76%、78%、69%;基本苗数调查结果显示,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对各小麦品种出苗无不良影响;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可明显提高豫麦158、百农207、天民198等的分蘖数、地上鲜质量,经药剂处理后分蘖数分别为5、4、4个,未经药剂处理的分蘖数分别为4、3、3个,经药剂处理后地上鲜质量分别为8.31、8.25、7.10 g,未经药剂处理的地上鲜质量分别为6.62、6.11、5.72 g,说明该种衣剂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可明显提高西农979、周麦22等的根数(经药剂处理后根数分别为11、10条,未经药剂处理的根数分别为9、8条)、根长(经药剂处理后根长分别为11.8、11.4 cm,未经药剂处理的根长分别为10.2、10.1 cm)、地下鲜质量(经药剂处理后地下鲜质量分别为0.91、0.65 g,未经药剂处理的地下鲜质量分别为0.81、0.45 g),说明该种衣剂对小麦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综上,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推荐剂量(4 mL 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1 kg小麦种子)下使用对供试的河南省主播小麦品种安全,且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推荐文章
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试验研究
30%戊唑醇悬浮剂
35%吡虫啉悬浮剂
小麦病虫害
拌种
吡虫啉·戊唑醇种衣剂对裸燕麦的适宜拌种剂量筛选
吡虫啉·戊唑醇
燕麦红叶病
燕麦坚黑穗病
裸燕麦
拌种
适宜剂量
吡虫啉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相关生理机制
种衣剂
吡虫啉
小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α-淀粉酶
蛋白酶
根系活力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
小麦纹枯病菌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敏感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河南省主播小麦生长的影响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种子包衣 吡虫啉·戊唑醇 种衣剂药害 安全性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7
页数 9页 分类号 S451.221
字数 60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2.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仁海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1 192 7.0 13.0
2 苏旺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6 21 3.0 4.0
3 郝红丹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 9 2.0 3.0
4 徐洪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1 9 2.0 3.0
5 孙兰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5 3 1.0 1.0
6 周蒲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0)
共引文献  (114)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种子包衣
吡虫啉·戊唑醇
种衣剂药害
安全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4-3268
41-1092/S
大16开
郑州市农业路1号
36-3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34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59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