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笔石作为奥陶纪和志留纪的标准生物化石之一,在中国南方下古生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广泛存在.虽然这套地层显示出巨大的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但关于笔石碎屑对这套地层页岩气生成和储集的贡献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长宁地区威页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进行酸处理,提取笔石碎屑,开展了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揭示了笔石有机质的成分及孔隙发育特征,探讨了笔石体对页岩气储集能力的贡献.结果 表明,笔石体的成分可能主要为胶原蛋白类的有机质所组成,其生气潜力较低;但笔石体内部胎管呈中空状,体腔内发育草莓状黄铁矿,这些空隙结构有利于页岩气的储集;并且笔石体相互叠置形成多层结构,笔石表皮中纵横纹和纳米矿物的隔档可在叠置的笔石表皮间形成空隙,从而提高了页岩气储集和运移的能力.因此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大量发育是影响该段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荐文章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笔石沉积特征及其对优质页岩气储层的指示意义
渝东南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储层
笔石沉积
笔石带序列
沉积环境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笔石与页岩气关系探讨
笔石
有机质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页岩气储层蠕变特性及其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
页岩气储层
蠕变
裂缝
裂缝导流能力
裂缝闭合蠕变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
晚奥陶世五峰期
早志留世龙马溪期
页岩气
优质储集层
成因机制
生物成因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笔石碎屑对页岩气生成和储集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笔石 生烃潜力 孔隙特征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盆地·油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0-547
页数 8页 分类号 TE132.2
字数 59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81/sysydz2019045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素平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3 821 15.0 25.0
2 腾格尔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34 643 15.0 25.0
3 宋笛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4 胥畅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5)
共引文献  (623)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3(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6(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笔石
生烃潜力
孔隙特征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