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红壤关键带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观测站选取花生旱地、新稻田(<30 a)及老稻田(>200 a)3个典型剖面(0~120 cm),按照30 cm的土层间隔自下而上地采集剖面样品,采用湿筛法逐级提取了粒级为>250μm、250~53μm及<53μm团聚体的样本,分析各粒级团聚体的全碳含量及其对土壤全碳贡献率的变化,探讨铁铝氧化物与团聚体碳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红壤关键带的花生旱地和新、老稻田剖面土壤中250~53μm团聚体所占比例高达41.9%~58.2%;花生旱地向新、老稻田转换的过程中,剖面土壤>250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250~53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高-低-低"的变化趋势,而<53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低-低-高"的变化趋势;从旱地转为稻田,尤其是长期的水耕熟化作用会使各土层土壤及大小粒级团聚体的全碳含量显著增加,且无定形氧化铁的形成对红壤旱地和老稻田的全碳含量有重要影响;三个剖面的土壤全碳含量均随着剖面呈现出先快速降低,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但较深土层中<53μm团聚体对老稻田新增加的全碳贡献最大.
推荐文章
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林地
茶园
土壤酸化
化学性质
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团聚体及渗透性能的影响
林地开垦
茶园
土壤团聚体
渗透性能
林地转变为耕地对紫色土N2O排放的影响
林地转变为耕地
翻耕
施肥
氮转化过程
N2O排放
施肥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
团聚体
秸秆还田
化肥
有机肥
有机碳
全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旱地转变为稻田对关键带红壤剖面土壤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土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壤关键带 花生旱地 稻田 团聚体 全碳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6-153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152.4|S153.3
字数 66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66/trxb2018062003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4 27 1.0 4.0
2 王艳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26 354 8.0 18.0
3 刘真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3 10 1.0 3.0
4 高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3 10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5)
共引文献  (799)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3(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7(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3(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5(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6(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壤关键带
花生旱地
稻田
团聚体
全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学报
双月刊
0564-3929
32-1119/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2-560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91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