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索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瞬态热特性,通过试验测试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内阻和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升曲线,计算出不同放电倍率下的瞬时生热率;根据0.5C放电倍率下的瞬时生热率和内阻生热率,求出熵热(可逆反应热)系数变化曲线,分析锂离子电池熵热特性对瞬态生热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的瞬态热特性主要受电池内阻热和熵热(可逆反应热)的瞬态特性影响;熵热是影响电池放电过程中温度波动的主要因素,在放电中期会出现由相变反应引起的吸热现象;在小倍率放电过程中,熵热对电池温度场的影响大于内阻热,而在大倍率中则相反.通过分析,可以为电池瞬态生热模型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单体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数值仿真与试验
锂离子电池
生热模型
数值仿真
生热率
热行为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路模型及其仿真
锂离子电池
充放电
模型
特性曲线
大尺寸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生热分析与实验
锂离子电池
放电
生热速率
仿真
温升
锂离子电池温度变化过程仿真与验证
锂离子电池
热特性
熵热系数
温度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瞬态生热特性分析
来源期刊 电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熵热系数 放电过程 瞬态热特性 生热率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电池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7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M911
字数 29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34/j.issn.2095-2805.2019.2.17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水生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51 222 8.0 12.0
2 文华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39 127 7.0 8.0
3 姜光军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9 79 5.0 8.0
4 马龙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3 9 2.0 3.0
5 江先念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熵热系数
放电过程
瞬态热特性
生热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源学报
双月刊
2095-2805
12-1420/TM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467号大通大厦16层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0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64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