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印度河上游流域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观测结果以及当地气象资料,利用同位素示踪及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HYSPLIT模型,对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大气水线以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观测期间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明显,δ18O与δD秋冬季偏低,春夏季偏高,且与气温变化一致,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降水量效应不明显.而且发现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截距和斜率均低于全球的,反映了降水过程中云下二次蒸发作用较为强烈,因此,不同的降水形态导致该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不同.当液态降水(降雨)发生时,由于在较为干旱的气候环境下,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受到二次蒸发相对较强,使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偏低;而当固态降水(降雪)发生时,由于温度较低,受再循环水汽和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小,导致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偏高.Bagrot山谷及其周边地区,从南到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相差不大,而其截距总体上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可能与云下二次蒸发导致稳定同位素发生的不平衡分馏逐渐强烈有关.通过Bagrot山谷站点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结果并结合HYSPLIT模型的后向追踪,研究还发现,研究区全年主要受西风环流以及局地环流的影响.但与研究区以北的临近站点(慕士塔格、和田等)相比有所不同,由于Bagrot山谷位置更靠南,其仍然偶尔受到来自南方的海洋性水汽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可能对该地区树轮稳定同位素记录的解译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推荐文章
黄土塬区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
大气降水
氢氧同位素
水汽来源
黄土塬区
17O盈余
稳定氢氧同位素示踪水汽来源对哈尼梯田降水补给的影响
哈尼梯田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氘盈余
HYSPLIT模型
水汽来源
降水补给
银川地区降水氢氧同位素变化规律分析
同位素
降水量
水汽来源
二次蒸发
氘过量参数
北京连续降水水汽输送差异的同位素示踪
降水
水汽输送
同位素
HYSPLIT模型
北京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印度河上游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及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来源期刊 干旱区地理 学科
关键词 印度河上游 降水稳定同位素 大气水线 水汽来源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气候与水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262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118/j.issn.1000-6060.2019.02.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1)
共引文献  (189)
参考文献  (5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6(15)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印度河上游
降水稳定同位素
大气水线
水汽来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地理
双月刊
1000-6060
65-1103/X
大16开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4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48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