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参照《清式营造则例》,制作了5个缩尺比为1∶3.2的燕尾榫节点试件,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基于抵抗破坏潜能、松动程度和抵抗破坏潜能双参数的两种残损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榫头的拔出,卯口木材纤维的翘起,随着节点松动程度的增加,滞回环捏拢效应越来越明显;基于抵抗破坏潜能的残损评估仅考虑了单因素对燕尾榫节点残损的影响,未考虑松动程度的影响,对节点的残损评估不够全面,且其结果离散性较大;而基于松动程度和抵抗破坏潜能的双参数残损评估方法,考虑了松动程度和抵抗破坏潜能对节点残损的影响,更加全面和合理.
推荐文章
不同松动程度的古建筑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古建筑
木结构
燕尾榫节点
松动程度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广府古建筑木结构箍头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
古建筑
木结构
箍头榫节点
受力机理
弯矩-转角关系
木结构古建筑震后破坏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木结构古建筑
模糊数学
震后评估
破坏状态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单向直榫榫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古建筑木结构
单向直榫榫卯节点
残损
人工模拟残损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松动程度下古建筑燕尾榫节点残损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实验力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古建筑 松动 燕尾榫节点 残损评估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2-340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36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0/1001-4888-17-16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建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18 4723 38.0 57.0
2 张雨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2 1.0 1.0
3 李义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 38 3.0 4.0
4 吴晨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15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古建筑
松动
燕尾榫节点
残损评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力学
双月刊
1001-4888
34-1057/O3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力学编辑部
26-57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84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