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干预效果,为临床工作加强职业暴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2月,调查2015~2018年某三甲医院所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共调查433名医务人员;比较不同岗位、不同工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比较2018年该院开始使用PDCA法进行风险管理前后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分析PDCA循环法实施效果.结果433名医务人员中发生血液职业暴露91例(PDCA循环法实施前82例,实施后9例),职业暴露发生率21.01%.与其他岗位比较,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构成比(68.29%,56/82)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工龄比较,1~5年工龄者职业暴露构成比(62.20%,51/82)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暴露源为乙型肝炎(34.15%,28/82)、丙型肝炎(26.83%,22/82);锐器伤主要发生在各个操作过程中(36.59%,30/82)、拔针时(14.63%,12/82)、针头入锐器盒时(14.63%,12/82)、手术中(13.41%,11/82).与PDCA循环法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疫苗接种率、规范化现场处理率、预防性用药率、检查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预防概念考核项目、标准暴露后处理措施考核项目、防护箱及应急箱配置考核项目考核合格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容易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暴露后处理存在不规范现象,通过PDCA管理进一步加强新入职人员、低工作年限人员培训,完善设备,规范流程,能明显提高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预防和应激处理落实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