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庆江段是长江下游重要渔业资源水域之一,为了解该江段仔稚鱼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4月17日至8月15日对安庆江段仔稚鱼进行了逐日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共采集仔稚鱼个体92160尾,鉴定90457尾,隶属于7目11科49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种类数居第一,32种,尾数占比为90.16%;鰕虎鱼科(Gobiidae)居第二,3种,尾数占比为5.71%.在生态类型及产卵方式上,淡水定居性鱼类和产漂流性卵鱼类数量占比最大,分别为87.57%和88.30%.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是该江段第一优势种,数量占比44.53%,其余优势种为?(Hemiculter leucisculus,占比14.21%)、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占比8.11%)、子陵吻鰕虎(Rhinogobius giurinus,占比5.60%)、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占比4.75%)、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占比4.13%)、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占比4.50%)、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占比2.63%)、刀鲚(Coilia nasus,占比1.89%)、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占比1.57%).仔稚鱼丰度出现4次明显的高峰时期,第一次在5月1日,后面三次集中出现在6月中下旬,分别为1127.00、1608.44、1568.35和1202.94 ind./100 m3.通过冗余分析(RDA)表明,影响安庆江段仔稚鱼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流量、水位、透明度(P<0.05),大多数仔稚鱼丰度与水流量、水位呈现负相关,与透明度呈现正相关,可能与该年份过高的水流量、水位有关.研究表明,安庆江段的仔稚鱼种类较丰富,但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且经济性仔稚鱼类占比小.研究初步探明了安庆江段的仔稚鱼资源状况,其结果为安庆鱼类早期资源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渔业资源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