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蛇绿岩代表了古洋壳的残余,通常被作为识别古汇聚板块边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通过对西准噶尔造山带和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出露的蛇绿混杂岩的大比例尺填图和构造解析,揭示出并非所有的蛇绿混杂岩带都具有缝合带的大地构造意义.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将蛇绿混杂岩划分为缝合带型和非缝合带型2种类型.非缝合带型蛇绿混杂岩带的分布与残余洋盆在闭合过程中的构造过程密切相关.在残余洋盆被巨厚层的碎屑岩填充之后,作为残余盆地基底的大洋岩石圈物质在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可通过多种形式构造就位于上覆碎屑沉积地层之中,形成具有弥散性分布特点的残余洋盆型蛇绿混杂岩系统.而缝合带型蛇绿混杂岩的就位过程可划分为3种方式,分别是俯冲就位、仰冲就位和碰撞就位.这些不同类型的蛇绿混杂岩带在板块汇聚后的再造山过程中,早期的构造变形会被叠加改造甚至导致蛇绿混杂岩的重新就位,使其分布形式复杂化.因此,正确识别和厘定不同构造过程形成的蛇绿混杂岩带及其对应的大地构造背景,对研究洋陆转换过程和造山带的演化至关重要.
推荐文章
新疆阿尔曼太蛇绿构造混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阿尔曼太蛇绿
岩石
地球化学
特征
新疆扎河坝地区蛇绿岩带形成环境及其地质意义
蛇绿岩
大地构造
超镁铁质岩
蛇纹石化
新疆扎河坝
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花岗质岩石
成因类型
蛇绿岩
构造意义
新疆布尔根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额尔齐斯
蛇绿混杂带
布尔根
OIB
IAB
晚古生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蛇绿混杂岩就位机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新解:基于残余洋盆型蛇绿混杂岩构造解析的启示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就位机制 残余洋盆 造山带 构造地质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区域构造与大地构造专辑———纪念马杏垣院士诞辰100周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8-1704
页数 17页 分类号 P54
字数 1173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国灿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全球大地构造研究中心 76 1644 23.0 37.0
5 张攀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全球大地构造研究中心 3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2)
共引文献  (547)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4(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5(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07(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4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0(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2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蛇绿混杂岩
就位机制
残余洋盆
造山带
构造地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
月刊
1000-2383
42-1874/P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38-87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04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