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MRI检查鉴别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DP)与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女性病人,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单个病灶,其中96个IDP,其他良性病灶200个.病灶为MRI检查BI-RADS 4类及以上.使用Siemens Aera 1.5T后处理工作站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IDP病人平均年龄(49.9±12.0)岁,其他良性病变病人平均年龄(41.2±11.8)岁.IDP和其他良性病变均以肿块型强化病灶和边缘光滑为主.IDP可见边缘毛刺,其他良性病变未见边缘毛刺.IDP以直径<1 cm为主,其他良性病变直径为1~5 cm(P<0.001).IDP以均匀强化为主,位于乳晕后区者较其他良性病变更多见.其他良性病变146个肿块型强化病灶中,强化方式呈低信号分隔70个(47.9%).其中纤维腺病64个[60.4%(64/106)],良性分叶状肿瘤3个[60.0%(3/5)]和脂肪瘤1个,以及腺病2个.非肿块型病灶中,IDP以节段分布(57.1%)为主,其他良性病变以局灶分布(44.4%)为主.IDP以流出型曲线(44.7%)为主,其他良性病变以上升型曲线(56.5%)为主.IDP较其他良性病变更多见导管扩张.IDP的ADC值为(1.15±0.19)×10-3 mm2/s,其他良性病变为(1.30±0.29)×10-3 mm2/s.两者鉴别的最佳区分阈值1.30×10-3 mm2/s,灵敏度56.6%,特异度79.2%.准确率63.9%,曲线下面积0.710.结论:肿块大小、位置、强化方式,非肿块强化的分布,导管是否扩张,时间信号强度曲线,ADC值对于IDP与其他良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