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甲烷菌生成甲烷既造成能量的浪费又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因此减少瘤胃甲烷生成与排放是提升生产效率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瘤胃内的产甲烷菌通过共生、黏附和伴生模式,分别从原虫、细菌和真菌中摄取氢,保证氢营养型甲烷生成途径的顺利进行.抑杀原虫和产氢细菌、竞争性结合氢和阻断氢生成甲烷是基于氢调控抑制甲烷生成的途径.由于瘤胃微生物的冗余和互作,降甲烷的同时,瘤胃中饲料消化可能受到抑制,且单一的氢调控往往会诱发瘤胃的适应,瘤胃的降甲烷效果仅能短时间维持.为此,需从瘤胃微生物整体出发,通过多种氢调控机制的添加剂联用及间歇饲喂、幼龄反刍动物瘤胃早期调控、甲烷生成途径关键酶调控等的综合应用,实现更优的甲烷减排.
推荐文章
瘤胃甲烷菌与其他瘤胃微生物关系和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
瘤胃
甲烷菌
未培养技术
瘤胃微生物
pH调控对瘤胃液接种稻秸厌氧消化中水解菌及产甲烷菌的影响
稻秸
厌氧消化
pH调控
GH5水解菌
甲烷菌
微生物电解池产甲烷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电解池
二氧化碳
甲烷
厌氧消化
废水
PCR-DGGE技术在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水牛
瘤胃
产甲烷菌
PCR-DGGE
多样性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瘤胃产甲烷菌与其他微生物间的氢传递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畜牧杂志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种间氢传递 氢调控 甲烷减排 产甲烷菌 瘤胃微生物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S852
字数 55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556/j.0258-7033.2019-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佳堃 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 44 344 12.0 17.0
2 金舒文 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种间氢传递
氢调控
甲烷减排
产甲烷菌
瘤胃微生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畜牧杂志
月刊
0258-7033
11-2083/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院56号楼1层101、102
82-147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9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28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