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变可以在脑缺血急性期引起脑水肿,在缺血恢复期改变胶质瘢痕的形成.本实验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调节.方法 脑缺血被诱导通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的阻断1 h,在再灌注即刻给予RIPC.结果 RIPC能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14 d大脑半球的水肿、梗死面积,减少脑萎缩,提高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率.而且RIPC能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亚型的比例,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和14 d,RIPC能降低缺血侧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增加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GS)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GFAPα的水平和上调GFAPδ/GFAPα的比例来调节GFAP的亚型.结论RIPC治疗能调节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提高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推荐文章
突触再可塑性在脊髓损伤恢复中的作用
脊髓损伤
突触可塑性
再可塑性
竹类植物对异质生境的适应——表型可塑性
竹类植物
异质生境
表型可塑性
克隆整合
克隆分工
选择性放置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及热休克蛋白的影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热休克蛋白
脑缺血与脑的可塑性
脑缺血
可塑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远隔缺血后适应通过调节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善小鼠缺血后脑组织的恢复
来源期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 远隔缺血后适应 星形胶质细胞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与经验总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0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3.3
字数 583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 130 805 14.0 21.0
2 闵连秋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23 25 3.0 3.0
3 程雪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性卒中
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
远隔缺血后适应
星形胶质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月刊
1003-2754
22-1137/R
大16开
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12-1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3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0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