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018年1月江淮地区两次持续性强降雪过程的大气环流,研究了中高、低纬度系统(阻塞高压和南支槽)在持续性强降雪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探讨了阻高指数和南支槽指数正负位相的低频波动对中长期预报的可参考性.结果 表明:(1)两次强降雪过程发生时大气环流持续异常,极涡呈“偶极型”,中高纬度阻塞形势明显,地面冷高压强大,有利于强冷空气南下;低纬度副高、南支槽维持,有利于暖湿气流向江淮地区输送;冷暖空气交汇,出现明显的中高、低纬度系统协同作用;(2)强降雪过程主要是南中高纬度系统尤其是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和低纬度的南支槽相互配合造成的,两次过程均发生在阻高偏强、南支槽偏强且位势高度峰区和谷区相叠加的时间段;(3)两次持续性强降雪过程中,极涡位置、阻高和南支槽强度以及低层水汽条件、垂直环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两次过程的降雪范围、强度和类型具有不同特点;(4)阻高异常偏强(弱)或南支槽异常偏强(弱)有(不)利于持续性降雪过程发生;持续性强降雪发生时阻高和南支槽的差值指数(UI-STI)具有明显异常偏高的特征,对强降霉过程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5)阻高和南支槽指数具有显著的10~ 30天低频变化特征,其正负位相的低频波动可提前两周以上,为强降雪过程预报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2016年初萍乡地区两次降雪过程对比分析
大雪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不稳定条件
可降水量
贵州冬季两次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降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对比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淮地区两次持续性强降雪过程大气环流及低频特征
来源期刊 高原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持续性强降雪 大气环流 阻塞高压 南支槽 低频特征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5-85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426.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8.001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7)
共引文献  (538)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8(6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3)
200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0(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持续性强降雪
大气环流
阻塞高压
南支槽
低频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原气象
双月刊
1000-0534
62-1061/P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54-4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54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