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模拟VOCs排放及回收装置和气相色谱仪,测试有机吸收剂硅油和有机吸收剂导热油回收挥发性有机物VOCs最佳状态.结果表明,有机吸收剂硅油在回收模拟50℃环境下原油挥发产生的VOCs时效果显著,回收率可达99%以上,但有机吸收剂硅油蒸馏回收再生后回收率明显降低;有机吸收剂导热油首次使用时,在回收模拟30℃环境下原油挥发产生的VOCs时效果明显,但回收效果略小于有机吸收剂硅油,有机吸收剂导热油蒸馏回收再生后最佳回收状态向模拟高温环境靠近.
推荐文章
论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和控制
VOC
危害控制
环境保护
有害气体处理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思考探析
挥发性有机物
治理工作
技术
方法
大港油田地区挥发性有机物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 (VOCs)
组分分析
污染
聚酯生产装置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上)
挥发性有机物
聚酯装置
绿色制造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吸收法回收挥发性有机物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水运(下半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回收 吸收 吸附剂 气相色谱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设计与施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1-243
页数 3页 分类号 X703.1
字数 165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北福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61 115 5.0 8.0
2 周勇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7 7 1.0 2.0
3 姜琳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6 0 0.0 0.0
4 胡影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2 0 0.0 0.0
5 刘梓祯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2 0 0.0 0.0
6 王欣玥 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5)
共引文献  (194)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挥发性有机物
回收
吸收
吸附剂
气相色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运(下半月)
月刊
1006-7973
42-1395/U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681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414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