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PEC柱(弱轴布置)与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文章按1∶2的尺缩比例设计了1个1榀2层的框架结构试件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建模,进行了低周往复水平加载的有限元分析,基于模拟得到的滞回曲线、残余变形曲线、滞回耗能曲线以及刚度退化曲线,分析试件模型在加载过程中的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以及承载能力.结果 表明:试件在加载至相对侧移角0.035 rad时,其卸载后的残余转角仍小于0.005 rad,该框架结构具有优良的自复位效果;在结构进入设计预定的承压型受力模式前,结构的耗能由连接处摩擦耗能提供,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后结构主体构件进一步发挥作用并开始发挥材料耗能,较好实现了结构设计性态目标;在柱底铰接条件下,框架上层抗侧刚度大于下层结构,下层受力进程更快;竖向力作用下的摩擦T形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有效实现了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和结构安全冗余度的有机统一.
推荐文章
考虑钢梁翼缘断裂的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组合框架
断裂
有限元
抗震
延性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
push over分析
线刚度比
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节点的抗震性能
新型PEC柱
BRS耗能
部分自复位连接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组合结构
端板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考虑竖向力作用下卷边PEC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江苏建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型连接 残余变形 新型PEC柱 低周水平往复加载试验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建筑结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352.11
字数 25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6270.2019.06.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志豪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 1 1.0 1.0
2 季云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 1 1.0 1.0
3 张志成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型连接
残余变形
新型PEC柱
低周水平往复加载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建筑
双月刊
1005-6270
32-1195/TU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2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8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04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