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历口群是一套沉积-火山岩地层,分布于皖赣交界地区祁门—潜口—歙县断裂带以北,是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上部浅变质基底.历口群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具有大陆弧型玄武岩的REE配分模式((La/Yb)N=2.97~4.47)和微量元素模式.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的里特曼指数分别为0.029~2.203和4.304~6.538,表明两者是同期不同阶段的产物.历口群邓家组、铺岭组、小安里组界面清晰,形成过程连续,应该合并为一个组,仍称为邓家组,铺岭组作为邓家组上段,小安里组作为邓家组顶段.历口群邓家组中段上部夹层玄武岩用LA-ICP-MS法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804.2±7.4)Ma.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表明玄武岩锆石的初始176 Hf/177 Hf比值为0.281837~0.282076,εHf(t)为-15.9~-7.0,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16~2.68 Ga,意味着岩浆源区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代表着裂解中期阶段结束,岩浆活动发展至地表.历口群的沉积特征表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属于被动型裂谷盆地,俯冲板块的回撤为其主导因素,Rodinia地幔柱活动对大地构造的演化有明显影响,裂解的形成是板块活动与地幔柱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推荐文章
皖赣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组成及造山过程
江南造山带北缘
新元古代
物质组成
造山过程
鄣公山地区
华北陆块对Rodinia超大陆的响应及其特征
华北陆块
Grenville造山运动
Rodinia超大陆
东南极晚新元古-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及其在冈瓦纳超大陆重建中的意义
东非造山带
普里兹造山带
罗斯造山带
晚新元古-早古生代热事件
东南极
冈瓦纳超大陆
从中亚正εNd值花岗岩看超大陆演化和大陆地壳生长的关系
大陆地壳生长
超大陆
中亚造山带
花岗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皖赣交界地区历口群岩石组成及其对造山后超大陆裂解的指示意义
来源期刊 现代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历口群 玄武岩 江南造山带东段 裂谷盆地 地幔柱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构造地质学与地层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550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534|P548
字数 146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13)
共引文献  (997)
参考文献  (7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0(2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2(4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3(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4(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5(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5)
2006(7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07(3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3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3(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历口群
玄武岩
江南造山带东段
裂谷盆地
地幔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地质
双月刊
1000-8527
11-2035/P
大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18-11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6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1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