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官腔粘连(IUA)又称Asherman Syndrome,自1894年首次由Heinrich Fritsch报道,54年之后,才经以色列妇科医生Joseph Asherman详细介绍了这一疾病,主要表现为闭经、不孕、盆腔疼痛等.同时,他发现子宫内膜损伤极有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原因[1].那么,官腔粘连的发病机制与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有什么联系,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综述.
推荐文章
重度宫腔粘连特殊子宫内膜形态的案例报道
子宫内膜改变
宫腔粘连
宫腔镜
月经失调
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与官腔粘连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损伤修复 宫腔粘连 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讲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6-70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11.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538/j.fk20190601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隋龙 80 559 13.0 19.0
2 郭罗培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损伤修复
宫腔粘连
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月刊
1005-2216
21-1332/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
8-17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1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99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