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行道树生态经济价值分析,了解城市森林中树木发挥的各类生态效益,为校园行道树种植规划以及道路的合理分布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南京林业大学校园5个区域行道树树种组成、胸径和树高结构以及树木类型,共取得2 350株立木资料,分析研究校园行道树结构组成,并运用i-Tree模型对对校园行道树进行定量的森林效益评估,包括节能效益、净化空气效益、吸收二氧化碳效益、截留雨水效益和美学效益5个方面,并将效益值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价值.[结果]研究区行道树属于31科49属54种,树木种类多为落叶阔叶型乔木,其中樱花、二球悬铃木、马褂木、樟树和银杏的数量最多;以胸径为≥8 ~ 46 cm的树种为主,其中胸径为≥8~15cm的441株,占18.77%;≥15~30 cm的1 132株,占48.17%;≥30~46 cm的507株,占21.57%.通过i-Tree模型对南京林业大学行道树的总生态效益评估可得,研究区主要道路上的2 350株行道树年创造总效益值为1 023 101.29元,其中校园行道树的美学效益最高,占总效益的65.67%;其次是截留雨水效益,占总效益的17.05%,节能效益占总效益的13.02%;减少CO2效益与改善空气质量效益比分别占总效益的2.65%、1.61%.各个区域中,教学区为行道树主要种植区,效益最高,占总效益的43.62%;其次是居民区,占总效益的19.43%;行政区、活动区和生活区分别占总效益的15.17%、11.21%和10.56%.不同的树种在各生态效益上的贡献率不同,二球悬铃木、银杏、马褂木、樟树的总生态效益贡献率最高,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1.97%、18.09%、14.50%、8.57%,共占生态总效益的63.13%,超过了总效益的一半.[结论]研究区总树种类型丰富,多样性高,但在活动区缺少高大乔木.生活区节能效益和改善空气质量效益低,建议种植枫杨、七叶树等树种.居民区水杉、银杏和二球悬铃木树种分布均匀度最高,所得到的单株效益和总效益均为各区首位.行政区尽管面积和道路长度最小,但杨树种植多区域单株效益较高,区域截留雨水效益最高.
推荐文章
基于i-Tree模型的青岛市南区行道树组成及生态效益分析
i-Tree模型
行道树
生态效益
青岛市
基于i-Tree模型的郑州市行道树生态效益评估
行道树
i-Tree模型
生态效益
郑州市
基于i-Tree模型的湛江市行道树冠层截留雨水效益分析
行道树
截留雨水
i-Tree模型
经济效益
基于i-Tree模型的城市森林经济效益评估
城市森林
行道树
经济效益
i-Tree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i-Tree模型的城市小区行道树生态效益评价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i-Tree模型 城市森林 生态效益 行道树 经济价值 定量评估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6
页数 9页 分类号 S7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808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圆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8 66 5.0 8.0
2 熊金鑫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1 6 1.0 1.0
3 祁慧君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1 6 1.0 1.0
4 王倩茹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1 6 1.0 1.0
5 汪倩如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1 6 1.0 1.0
6 王少华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1 6 1.0 1.0
7 左文涛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1)
共引文献  (209)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i-Tree模型
城市森林
生态效益
行道树
经济价值
定量评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