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S1螺钉骨水泥强化技术在伴骨质疏松腰骶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采用后路腰骶椎固定治疗的患者61例,男6例,女55例,年龄67.5±6.6岁(60~86岁),骨密度T=-3.37±0.69 SD(-2.5~-5.4 SD),随访时间19.98±10.42个月(24~78个月),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技术,根据S1螺钉的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强化组(A组,17例)、双皮质固定组(B组,20例)和三皮质固定组(C组,24例),比较三组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松钉率、融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VAS和ODI方面,三组患者末次随访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A组VAS和ODI明显小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方面,A组腰椎骨水泥渗漏率为23.68%,S1骨水泥渗漏率为23.53%,分别有1例患者出现硬膜囊撕裂、切口感染和双下肢肌力下降,没有患者发生螺钉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手术节段均获骨性融合;B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1.25%,2例患者发生健侧下肢麻木乏力,6例患者出现S1螺钉松动(30.00%);C组骨水泥渗漏率为24.56%,2例患者出现硬膜囊撕裂,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健侧下肢麻木乏力,6例患者出现S1螺钉松动(25.00%).将B、C两组患者分为松钉组和未松钉组,发现其在年龄、融合节段、术后PI-LL上具有统计学差异(松钉组年龄更大、融合节段更长,术后PI-LL更大),在性别、BMD、BMI、手术方式、术前术后LL、SS、PT、PI、LL差值、术前PI-LL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1螺钉骨水泥强化技术能明显减少伴骨质疏松患者腰骶固定的松钉率,是骨质疏松性腰骶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有效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老年、≥2节段固定和PI-LL恢复不佳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