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高压直流电缆伴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电缆附件是高压直流电缆系统中绝缘最薄弱的环节,不同介质界面处空间电荷积累会引起电场畸变,容易导致电缆附件发生放电和击穿.综述了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界面电荷研究的进展,分析了界面电荷现有理论模型和抑制方法,并对未来直流电缆附件界面电荷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认为空间电荷在不同材料界面处的积累与温度、外加电场和极性反转等工作条件密切相关;同时,介绍了麦克斯韦瓦格纳斯塞拉斯理论、双极电荷输运模型以及量子化学计算在界面电荷计算和分析的应用,分析比较了基于几何设计、表面改性、场梯度材料和材料匹配的界面电荷抑制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更高电压等级直流电缆附件设计等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超高压直流电缆的国产化研究进展
超高压直流输电
挤包绝缘
聚合物纳米复合
空间电荷
直流电导率
柔性直流电缆附件应力锥设计研究
柔性直流电缆
应力锥
电阻率
电场分布
新型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料的空间电荷特性研究
电缆绝缘料
性能
空间电荷
温度梯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界面电荷输运模型与 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广东电力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缆附件 界面电荷 输运模型 抑制方法 量子化学计算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高压直流输电装备绝缘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42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M216.3
字数 7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290X.2019.01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伯学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71 990 17.0 29.0
2 李进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14 82 3.0 9.0
3 韩晨磊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3 1 1.0 1.0
4 李志坚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2 2 1.0 1.0
5 高田逹雄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1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压直流电缆附件
界面电荷
输运模型
抑制方法
量子化学计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电力
月刊
1007-290X
44-1420/TM
大16开
广州市东风东路水均岗8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7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27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