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揭示小尺度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在维持草地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以放牧干扰下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对象,以临近的围栏封育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放牧干扰下短花针茅植丛边缘(丛内)以及丛外裸斑(丛外)处表层土壤颗粒组分与养分的小尺度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在空间上的变化.结果 表明:(1)整体而言,黏粒(<2μm)与砂粒(50~2 000 μm)的分布规律相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围封使土壤黏粒含量显著提高,砂粒和粉粒(2~50 μm)显著降低(p<0.05);有机碳(SOC)与黏粒的分布变化规律一致,全氮(TN)无显著变化;植丛内外无显著区别(p>0.05).(2)2 cm间隔精细分层下,围封使任意土层土壤黏粒和砂粒分别显著提高和显著降低,0-8 cm土层的粉粒显著降低(p<0.05);SOC 2-8 cm和12-14 cm土层显著提高,TN无显著变化,但植丛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围封区植丛内0-4 cm土层SOC含量(p<0.05).(3)随土层垂直变化,围封区黏粒含量逐步提高,粉粒和砂粒逐步降低;SOC和TN无显著变化(p>0.05).放牧区黏粒12-14 cm土层显著增高,粉粒逐步递减,砂粒先增高后降低(p<0.05);SOC表聚性分布,TN植丛内“V”型分布中间土层降低,丛外无显著变化(p>0.05).围封区颗粒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变化基本稳定,放牧区部分土层显著相关性丧失;围封区颗粒组分与SOC,TN无显著相关(p>0.05),放牧区则与SOC的显著相关集中在10-14 cm土层,与TN集中在8-14 cm土层.总之,放牧干扰不仅导致了土壤质地和养分水平的显著下降,同时也改变了土壤内部不同理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但是植丛的存在并未显著改善丛下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