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8年10月17日5时许,西藏林芝市雅鲁藏布江左岸色东普沟上游发生冰崩岩崩,冲击下部的早期崩坡积物和冰碛物,形成滑坡-碎屑流进入雅鲁藏布江,堵江堰塞约56 h后自然漫顶泄流,整个过程形成崩滑-碎屑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采用多年气温降水数据分析、多时相卫星遥感解译冰川退缩、直升机抵近观察堰塞坝、Scheidegger公式计算崩滑-碎屑流运动速度、Gutenberg-Richter公式计算地震活动序列b值和多因素赋值统计研判未来冰崩地点规模,得到堰塞坝体积约为3100×104 m3(含以往多次崩滑堵江残留堆积),滑坡-碎屑流运动距离超过8 km,平均运动速度约20 m/s,整个运动过程历时6.7 min,具有高速远程性质.色东普沟域崩滑-碎屑流是在地貌高陡、岩体破碎、气候变暖、局地降水、冰川退缩、断裂活动和地震效应(b值在0.7左右)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多次发生.初步预测,当局地平均气温超过13℃、1 h降雨量超过5 mm或24 h降雨量超过10 mm,或地震PGA大于0.18 g,可能引发新的崩滑-碎屑流事件,造成雅鲁藏布江再次壅堵.针对该区域山高谷深,人烟稀少,交通困难的实际,提出了适应自然、全面避让和适当疏导的防灾减灾对策.
推荐文章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格嘎冰川泥石流堵江影响分析
格嘎冰川
堰塞湖
泥石流
堵江影响
中国崩滑堵江事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崩滑地质灾害
堵江事件
环境效应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泥石流特征及应对措施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地质灾害
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应对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崩滑-碎屑流堵江灾害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堰塞湖 气候变化 冰川作用 地震活动 累积效应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特别关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34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642.2
字数 127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29/gc201902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传正 11 22 3.0 4.0
2 刘秋强 2 5 1.0 2.0
3 吕杰堂 2 5 1.0 2.0
4 肖锐铧 3 8 2.0 2.0
5 童立强 3 5 1.0 2.0
6 陈红旗 2 8 2.0 2.0
7 涂杰楠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4)
共引文献  (99)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1)
18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4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滑坡-碎屑流
堰塞湖
气候变化
冰川作用
地震活动
累积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