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下扬子地区从晚奥陶世开始沉积特征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浅海相转变为三角洲相沉积.这一沉积特征转变与早古生代晚期经历的强烈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下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到志留纪沉积序列的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沉积盆地的性质及其时空演化过程,探讨沉积盆地发育与造山带隆升剥蚀之间的关系.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沉积学特征从东南向西北岩性由岩屑砂岩变为石英砂岩,粒度由粗粒变为细粒;沉积厚度等值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靠近东南等值线密,且沉积厚度大;往西北等值线稀疏,且沉积厚度小;沉积中心呈狭长带状分布,并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具有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上奥陶统到中志留统的碎屑锆石以900~720 Ma的年龄为主,指示物源以下伏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层序为主;从早志留世高家边组开始,450~420 Ma碎屑锆石年龄出现并逐渐增多,表明同造山岩浆岩被剥露地表并开始提供物源;碎屑锆石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代表华夏地块基底1.9~1.7 Ga的特征年龄峰值,表明华夏地块不是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下扬子地区前陆盆地从晚奥陶世开始沉降,晚奥陶世的构造沉降速率超过了沉积物的供给速率,前渊沉积了巨厚的浅海相泥岩夹粉砂岩和砂岩;晚奥陶世末造山带持续隆升并向西北方向扩展,沉积速率加快,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粗,沉积相也由浅海相转变成三角洲前缘相;早志留世开始埋深较大的同造山岩浆岩开始遭受剥蚀,导致前陆盆地中450~420 Ma的碎屑锆石含量明显增加.
推荐文章
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是"前陆盆地"吗?
柴达木盆地
侏罗纪
前陆盆地
动力学机制
大地构造
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四川复合前陆盆地初析
四川前陆盆地
川西盆地
大巴山前陆盆地
多造山带控制
复合型前陆盆地
南秦岭构造带
广域前陆盆地
构造区带划分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前陆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目标
柴达木盆地
前陆盆地
盆地演化
推覆体
构造圈
闭油气聚集带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磨拉石
沉积特征
沉降中心
构造演化
前陆盆地
下扬子北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盆山过程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前陆盆地 早古生代晚期 沉积学 碎屑锆石 盆山过程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区域构造与大地构造专辑———纪念马杏垣院士诞辰100周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4-1510
页数 17页 分类号 P54
字数 805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树锋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13 2887 33.0 49.0
3 陈汉林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40 3196 34.0 50.0
5 孟立丰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9 50 5.0 7.0
6 张耀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52 1.0 2.0
12 龚根辉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2)
共引文献  (378)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下扬子地区
前陆盆地
早古生代晚期
沉积学
碎屑锆石
盆山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
月刊
1000-2383
42-1874/P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38-87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6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