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微纳复合结构超疏水表面在防污、流动减阻、防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疏水表面主要通过设计表面化学性质和微观几何结构来获得.合理设计保持表面润湿态的稳定性是其性能发挥的关键.以“液滴-超疏水表面”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小能原理分析了四种稳定润湿形态,指出影响润湿状态的本征接触角和微观结构参数(相对柱距、相对柱高).推导了本征接触角的计算公式并对常见材料的本征接触角进行了讨论.结合四种润湿态方程,绘制了随着相对柱距和相对柱高的润湿云图,并将润湿云图归纳为“一点三线六区四状态”.分析了相对柱距和相对柱高对浸润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本征接触角、较小的相对柱距和较大的相对柱高能够减小浸润状态发生转变的临界参数,从而拓展超疏水表面的区域范围,有利于超疏水表面的稳定性.利用文献数据验证了上述润湿云图能够准确反映出润湿形态.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总结提炼了超疏水表面设计的一般思路.研究结果可为超疏水表面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推荐文章
解析肉豆蔻酸铜超疏水表面化学结构及浸润性影响因素
肉豆蔻酸
纯铜
超疏水表面
浸润性
耐久型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表面
超疏水
自修复
耐磨性
微纳粗糙结构
低表面能物质
纯钛基体长效超疏水表面的低成本制备
阳极氧化
超疏水
氟碳罩光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浸润性分析及设计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浸润性 微纳结构表面 临界相对柱距 临界相对柱高 设计思路 润湿状态转变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9-277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23/A181004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常士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40 273 10.0 15.0
2 马国佳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6 30 4.0 4.0
3 郑海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2 2 1.0 1.0
4 王硕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浸润性
微纳结构表面
临界相对柱距
临界相对柱高
设计思路
润湿状态转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