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构建载吲哚菁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ICG@MSNs)并探讨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模板法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并物理包载光热剂吲哚菁绿(ICG),制备具有光热效应的ICG@MSNs,并将其应用到HeLa细胞的体外研究中.结果:ICG@MSNs的粒径约200 nm,粒径均一,为形态规则的球形.ICG@MSNs与单纯的ICG具有类似的光热效应.细胞内吞实验显示,ICG包载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后更易被肿瘤细胞内吞,进而发挥光热作用杀死宫颈癌HeLa细胞;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808 nm激光照射下ICG@MSNs对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增加,可以显著杀死宫颈癌HeLa细胞.结论:ICG@MSNs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同时具有良好的产热性能,肿瘤光热治疗效果明显,应用于宫颈癌治疗的前景良好.
推荐文章
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分析
二氧化硅
粒径
透射电镜
X射线小角散射
动态光散射
基于亚甲基蓝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细胞与活体成像
活体荧光成像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亚甲基蓝
纳米颗粒
纳米二氧化硅致心肌线粒体损伤作用的研究
纳米结构
环境暴露
毒性试验
纳米二氧化硅
心肌线粒体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涂料
耐蚀性
附着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载吲哚菁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吲哚菁绿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药物递送 宫颈癌 HeLa细胞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3-1088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37.33|R730.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10.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高丽 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妇科 9 9 2.0 2.0
2 赵华 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 9 2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4)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吲哚菁绿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药物递送
宫颈癌
HeLa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双月刊
1007-385X
31-1725/R
大16开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4-57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