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本文探究了重庆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生境无患子生长、光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西南地区无患子苗木培育及集约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在无患子旺盛生长的夏季测定低山、高丘和低丘立地无患子的生长指标、光合响应曲线及日变化特征,并采用通径分析方式分析各环境因子对无患子净光合速率(Pn)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1)3种生境无患子Pn与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存在明显的"午休".低丘无患子日均Pn和Tr均最小,高丘与低山日均Pn相差不大;光能利用效率(LUE)与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大小为低丘>高丘>低山.(2)低山、高丘和低丘的无患子株高较移栽前分别增长1.16、1.39和0.63倍,地径增加2.41、1.97和0.75倍;叶片干质量大小为低山>高丘>低丘;根、茎总干质量大小为高丘>低山>低丘.(3)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Ca)、温度(Ta)和湿度(RH)等各环境因子决策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低山:RPAR2>RTa2>RCa2>RRH2,高丘:RPAR2>RTa2>RCa2>RRH2,低丘:RPAR2>RCa2>RRH2>RTa2.(4)叶绿素a、b含量由大到小为低丘>高丘>低山;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小为低山>高丘>低丘.(5)拟合光合响应曲线得出无患子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大小为低山>高丘>低丘;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低山最小,高、低丘陵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无患子在低山立地条件下能长期获取比高丘、低丘更强的光照,长期适应使其对弱光利用能力低于另两个立地.3种立地中,PAR皆为Pn的主要驱动因子,低山和高丘立地中RH为Pn最大限制因素;低丘立地Pn主要限制因子为Ta,其夏季高温限制了无患子的光合潜能,导致其日均Pn在3种立地中最小,植株生长最慢.
推荐文章
不同生境的长蕊木兰幼苗春季的光合特性
长蕊木兰
不同生境
光合特性
西南丘陵地区紫色土酸性对无患子幼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无患子
紫色土酸性
生长
光合特性
叶性状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5种木本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森林生物学
植被恢复
光合日进程
光能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低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
果农复合经营模式
低山丘陵区
间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无患子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对重庆低山丘陵区不同生境的响应
来源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无患子 光合日变化 立地条件 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决策系数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林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718.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32/j.1000-1522.201804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芸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8 469 12.0 20.0
2 张文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6 220 9.0 13.0
3 高岚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7 10 2.0 3.0
4 吴焦焦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 5 2.0 2.0
5 乐佳兴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 5 2.0 2.0
6 田秋玲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8)
共引文献  (372)
参考文献  (4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4(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8(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9(4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3)
2012(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3(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4(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6(16)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患子
光合日变化
立地条件
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决策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0-1522
11-1932/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18-9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0613
论文1v1指导